2013年5月18日

Kreuzberg:猶太博物館

See through the window of Jewish Museum

02.May.2013

今天的第一站是
猶太博物館 (Jüdishes Museum),是波蘭籍的建築師 Daniel Libeskind所設計的。



Model of the Jewish Museum

要進入蜿蜒的新館必須經過巴洛克風格(原身是普魯士司法院)的一段階梯。


新館樓面分為「流亡之軸」(Axis of Exile), 「大屠殺之軸」(Axis of the  Holocaust), 和「延續之軸」(Axis of the Continuity)

流亡之軸的介紹是這麼寫的:《1938年,一份猶太報紙寫著:「對於現在所有居住於德國的猶太人,也許最緊急的問題是,我什麼時候可以移民?」》而1933到1941年,28萬名猶太人逃離德國,前往其他國家。

軸線盡頭通往「流亡花園」 The Garden of Exile。
是在崎嶇新館中,唯一方正的區塊。
49根混凝土柱
矗立在花園裡,漫步穿梭其中,
柱體和坡道
十二度的傾斜,默默令人暈眩。

混凝土柱上頭種植的是
橄欖。
綠芽新生之時,流亡在外的猶太人是否也能順利展開新的人生。


The Garden of Exile

大屠殺之軸主要是展示當時遭到迫害的猶太人在被送進集中營前所留下的物品。
一台相機,一台裁縫機...
物件代替主人說著故事。


軸線盡頭則是 Holocaust Tower,Daniel Libeskind稱此塔為虛無的空間(voided void)。

24公尺高的空間中,刺骨的風吹著,僅有從牆壁對角線透出的一絲陽光。

除了四面灰壁,沒有任何雜物。
聲音被放大,滿載的是不安的情緒。

Holocaust Tower

延續之軸則通往一道狹長的階梯,階梯盡頭是一堵牆。

觀眾必須折返甫能進入第二展場,






樓上的展場則主要著重於介紹猶太民族的歷史。分別是生活習慣、宗教節慶、社會貢獻等等層面切入。


標示 China 的地方,插著的是台灣國旗
Daniel Liebskind 用空間給觀眾更直接深刻的感受。
用感性的建築語言訴說一段傷痛的歷史。

刀刃割過般的外牆,仿若是猶太人心碎的傷口。





批噎死: 館內紀念品店賣的Rubber Duck好可愛,是猶太人打扮。
同時間正在香港維多利亞港掀起一陣狂熱。

晃到還是硬要放

Address: Linderstr.9

Subway: Hallesches Tor
Bus: M29, M41, 248
Opening Hours: Monday 10:00-22:00
Tuesday-Sunday 10:00- 20:00
Ticket: 7.00 euro

All Photos' Right Reserved to Olga Cha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